(博讯北京时间2011年10月16日 转载)
来源:东森新闻
发动机好坏牵动战机的性能优异,所以发动机可说是战机的心脏。中国大陆近年来积极研发新一代战机,以满足解放军「打赢高科技化局部战争」的建军方针。不过,大陆在发动机所面临的研发瓶颈,严重限制解放军新一代战机之发展。
2011年10月11日,美国《环球战略网》指出,儘管中国大陆亟欲摆脱对俄製高性能发动机的依赖,但是由于大陆在发展喷气发动机製造能力方面遭遇困难,所以大陆仍必须不断从俄国进口发动机。
长期以来,中国大陆一直从俄罗斯进口AL-31和RD-93发动机,后者加装在中巴联合研製的「枭龙」战机之上。中国大陆甚至还研发了WS-13,用以取代RD-93。
目前为止,中国大陆购买俄罗斯AL-31航空发动机的数量已经超过千台,今年又进行了几笔新的採购,目的是因为了中国希望扩大自己的现代化的歼10与歼11机队,而飞行员从事飞行训练也加速发动机的耗损。
冷战结束后,由于当时俄国军方缺乏经费,所以不再採购新武器,俄国军工企业只得靠来自大陆与印度的订单维持运转得以存续。近来,随着来自俄罗斯空军的订单有所增加,俄罗斯AL-31发动机製造商今年不得不将生产量扩大了三分之一,现在随着俄罗斯军方的订单增多,俄製造商对华态度趋于强硬。
而俄罗斯也坚信大陆短期内不会解决发动机製造问题。中国大陆工程师在研发WS-10A发动机,俄罗斯称这是AL-31的「山寨版」。大陆有人认为WS-10A发动机优于AL-31F。例如,大修时间由900小时增至1500小时,甚至2000小时。不过,中方一直没有掌握高性能喷射发动机的基本製造技术,WS-10A发动机仍存在可靠性问题。
2010年,曾有消息称透露歼-10将安装大陆国产WS-10A发动机,取代俄制AL-31FN发动机。但是今年,中国大陆订购了几百台AL-31FN发动机,预计将在未来2年接收。目前还没有有关大规模使用WS-10A发动机的消息。中国大陆打算未来5年内摆脱对俄罗斯军用飞机发动机的依赖,这表明中国大陆国产发动机还有一段漫长道路要走。
《环球战略网》文章指出,中国大陆过去一直在彷製外国技术,最近十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喷气式发动机的製造能力。由于研製军用发动机比商用发动机困难许多。中国大陆遭遇了早期俄国在研发发动机所遭遇的相同问题,但是中方也因而知道俄罗斯出错的地方,所以能够加以避免。 _(网文转载) (博讯 boxun.com)
13168920800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Note: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.